上海同吉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原上海同吉預應力工程有限公司)創辦于1996年12月,為上海市首批集預應力專項設計、施工測試一體化、結構補強加固、建筑物糾偏設計施工為特色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上海市小巨人培養企業,具有工程設計建筑行業甲級資質、特種工程結構施工、承包資質。
已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科技進步獎11項,其中,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公司核心技術成員主編或參編多部國家專業規范編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和國家科技支撐項目1項。主持省部級課題20余項,包括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社會發展科技攻關項目、安徽省住房城鄉建設科學技術計劃項目、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研計劃項目等,是國內同專業領域的著名公司。
技術專利方面,作為科研領軍人物,公司創始人熊學玉,教授、博導,現任同濟大學預應力研究所所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結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維護加固與房地產標準化委員會委員,中國鋼協會預應力結構分會副理事長,上海土木工程學會預應力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勘察設計協會預應力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工業建筑》編輯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預應力工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施工安全專業委員會第六屆(專家)委員。
公司領導人、公司主編或參編國家及地方規范、標準共計26項,授權發明專利20項、實用新型10項、獲軟件著作權19項、國家級工法1項,上海市工法1項。
項目研究和成果應用方面,作為國內最早開展預應力技術研究的單位之一,公司結合承擔的多個省部級課題,發掘現代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本質特點,系統進行預應力結構體系、使用性能、承載能力、抗災性能等多方面研究與應用,建立成套設計方法,編制規范,與龍頭企業合作將成果應用于十余個國家或地方重點工程及百余個工程項目,工程項目遍布全國各地,包括大型會展、體育場館、工業廠房等:
中國博覽會會展綜合體、上海大歌劇院、崇明花博會世紀館、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上海東方體育中心、上;疖嚹险、廣東東莞國際會展中心、浙江省德清縣會展中心、杭州市民中心、蘇州火車站、上海虹橋凌空SOHO、武漢光谷網球中心、重慶江北機場、南京祿口機場…
研究成果已成為社會共有的技術,對推動行業的技術發展影響深遠,并且公司也通過以上的項目確立了在本行業內的領導地位。
- 已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0項,實用新型10項,軟件著作權19項,國家級工法1項、上海市工法1項。獲得預應力相關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1項,其中,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三項,二等獎三項,三等獎五項。

- 公司核心人員、公司主要參與國家及地方級標準28項,其中主編14項,參編14項。負責主持制修訂標準14項,其中包括行業標準;著有《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理論與設計》、《農村危險房屋鑒定技術導則》、《預應力結構原理與設計》、《體外預應力結構設計》、《預應力工程設計施工手冊》和《高層建筑結構構造資料集》,均為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