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jpzt1"><address id="jpzt1"><menuitem id="jpzt1"></menuitem></address></th>
<listing id="jpzt1"><ruby id="jpzt1"><video id="jpzt1"></video></ruby></listing>
<noframes id="jpzt1">
<address id="jpzt1"><cite id="jpzt1"></cite></address>
<listing id="jpzt1"></listing>
<address id="jpzt1"><listing id="jpzt1"></listing></address>
<thead id="jpzt1"></thead>

預應力“抗”、“放”、“防”設計方法

基于裂縫控制考慮,規范規定一般結構超過55m需設置伸縮縫,課題組結合傳統裂縫控制的“抗”“放”原則,利用預應力技術,提出了更為能動的“防”原則,將裂縫控制貫徹設計、施工的全過程,通過調整強約束和預應力筋的布置,考慮施工路徑及時效影響,提高有效預應力,減小局部應力的集中,實現超長結構的裂縫控制。

以虹橋SOHO工程為例,通過調整局部型鋼混凝土柱的施工順序,可有效降低局部樓板拉應力達30%,從而實現了上部結構281米,地下室頂板460m無縫設計的突破。

其次,實際工程中,發現一些單體長度并不長的結構開裂嚴重。對此,提出了“廣義超長”的概念,認為裂縫控制原則下結構的超長并不等同其單體長度大,而與約束分布、溫度、收縮徐變等因素有關,建立了約束系數的定量判別方法。通過30年以上100多幢房屋的調查,當約束系數>0.16,即使結構長度未超出規范限定,也應視為廣義超長結構。


預應力“抗”、“放”、“防”設計方法

◢ 可靈巧主動地建立可靠預應力作用,規避不利約束條件,令結構從整體乃至局部符合設計需求